新梦想环球教育的李老师指出,在马来西亚留学期间学习马来语,宛如踏上一段充满惊喜与考验的独特旅程,其中乐趣与挑战并存。
学习马来语的乐趣
领略独特语言魅力
马来语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李老师介绍,从语音方面来看,马来语的发音相对简单且富有韵律。它的元音清晰,辅音发音也不复杂,如“a”“e”“i”“o”“u”这几个元音发音与英语中的元音发音有相似之处,便于留学生掌握。例如单词“makan”(吃),发音为“ma-kan”,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在词汇上,马来语词汇丰富多样,许多词汇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像“kampung”一词,指代乡村,它不仅代表了一种居住区域,更蕴含着马来乡村生活的宁静、质朴以及独特的社区文化,让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场景,充满了趣味。
深度融入文化
学习马来语是深入了解马来西亚文化的一把钥匙。李老师强调,通过学习马来语,留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马来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和传统歌曲。在阅读马来文学作品时,如《Hikayat Hang Tuah》(《汉都亚传》),学习者可以领略到马来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英雄主义精神。民间故事往往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着马来人的智慧和生活哲理,如关于聪明猴子与贪婪农夫的故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深入理解马来文化的内涵。而传统歌曲,如《Rasa Sayang》(《热爱》),其歌词优美,旋律动听,学习者在学唱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感受到马来文化中对爱情、生活的美好表达,从多个维度融入马来西亚文化。
拓展社交圈子
掌握马来语极大地拓展了留学生的社交圈子。李老师介绍,在马来西亚,虽然英语广泛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与当地中老年人、传统市场摊主交流时,马来语更为常用。当留学生能用马来语与他们顺畅沟通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热情回应。在传统市场买菜时,用马来语询问价格、挑选食材,摊主会投来赞许的目光,并更乐意与留学生交流,分享食材的烹饪方法和当地的生活小窍门。在社区活动中,使用马来语参与游戏、讨论,能迅速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结识更多朋友,融入当地社交生活,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与归属感。
学习马来语的挑战
复杂语法结构
马来语的语法结构对留学生来说存在一定挑战。李老师指出,马来语的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看似简单,但动词的变化较为复杂。例如,动词要根据时态、语态、人称等进行变化。在一般现在时中,动词“membaca”(读),当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saya”(我)时,用“saya membaca”;当主语变为第三人称单数“dia”(他/她)时,动词变为“dia membaca”,且在表示过去时态时,动词形式又要发生改变,如“saya membaca buku tadi”(我刚才读了书),“membaca”变为“membaca”(过去式)。此外,马来语中有丰富的助词和介词,其使用规则需要学习者仔细区分和记忆,如“di”“dengan”“pada”等介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用法,增加了语法学习的难度。
发音细节难题
尽管马来语发音总体较为简单,但仍有一些发音细节困扰着留学生。李老师强调,马来语中有一些独特的发音,如卷舌音“r”,对于母语中没有类似发音的留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在单词“pergi”(去)中,“r”的发音需要舌尖卷起靠近上颚,发出颤动的音,许多留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准确发音。另外,马来语中的一些元音发音虽然与英语相似,但在发音长度和口型上有细微差别。例如“e”的发音,在马来语中比英语中的“e”发音更为开口,如单词“sepak”(踢),“e”的发音要比英语中“e”的发音口型更大,发音不准确可能导致理解偏差,影响交流。
丰富词汇记忆
马来语词汇丰富,且部分词汇含义相近,增加了记忆难度。李老师介绍,马来语中有大量来自阿拉伯语、梵语等语言的外来词,同时还有本土词汇,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例如“masuk”一词,基本意思是“进入”,但在不同短语中,含义有所变化,“masuk angin”表示“着凉”,“masuk akal”表示“明白”。此外,马来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如“besar”和“besar-besar”,“besar”表示“大的”,“besar-besar”则强调“很大”,学习者需要准确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的细微差别,才能在交流和写作中准确运用。
正如新梦想环球教育的李老师所说,在马来西亚留学学习马来语,学习者在享受领略语言魅力、融入文化和拓展社交圈子等乐趣的同时,也需克服语法、发音和词汇记忆等方面的挑战,通过不断努力,提升马来语水平,为留学经历增添丰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