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个人档案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文件之一。
虽然大家可能都没怎么见过自己的档案,但是它却是记载了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品质、思想认识、社会关系等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材料,在参加工作、入党政审、升职考核、报考公务员、办理退休等事项时都需要档案记录这些信息。
档案是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个人手中的,但每年总有一大批同学在出国留学前,会完全忽略掉档案存放这个环节。
那么,在出国留学前和留学后个人档案该如何管理?哪些地方可以存放个人档案呢?
为什么要存放档案?
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生档案,毕业后被称为人事档案,它是个人政治面貌、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记录,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务的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
如果长时间把档案留存在自己手里超过两年,很有可能变成“死档”。
如果自己的档案变成“死档”则需要重新建档。重新建档非常麻烦还有可能造成信息缺失。
因此,留学生最好在出国前把档案存放到指定位置或地区。
如何存放档案?
留学生存放档案有以下种方式,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方式一:学校保管
有的学校可以免费保留一定年限(一般是两年),像马来西亚的硕士基本都是读1-2年,如果学校愿意保管,那么毕业后回学校办理也可以。
但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项服务,要上交的材料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所以在毕业前要咨询好自己学校的户口和档案处理政策。
两年以后如果没有接收单位,档案户口打回原籍,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证书》办理落户手续。
优点:
学校的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等与落实就业单位有关的服务,而且不收取额外费用,学生自由度较大,安全性高,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公务员考试等。
缺点:
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另外,档案留校期间不计算工龄。留学期间的档案空白(学校没有资格填写留学期间的经历)。
方式二:退回原籍
如果学校不愿意替留学生管理户口和档案,那么这类学生的档案便会回到原籍。
退回原籍是将毕业生的档案迁出学校的集体户口,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档案转至生源地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或教育局接收。
档案和户口放在同一个地方的话,未来如有调档的需要,相关手续的办理较方便。
优点:
手续简便,免费存放。
缺点:
留学期间档案空白,不算工龄。
方式三:人才市场存放
如果不想把户口放回原籍,想把户口和档案都放在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市场,可以咨询各地的人才市场进行托管,人才市场是可以同时保管户口和档案的。
需要一定手续费,流程比较繁琐,具体可以自行查询各地人才市场官网。
优点:
在当地就业手续简便,而且档案存放在当地人才市场可以计算工龄,针对于留学生来说,计算工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就业。
例:如果要考取一个公务员,要求必须有1-2年的工龄,如果寄存在人才市场,这两年的工龄可以满足要求。
缺点:
一旦计算工龄就会使我们失去应届生的身份,找工作的时候会按照社会人员的标准,可能会存在一些国家补贴、福利方面的不同。
方式四:留学服务中心存放
留学服务中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及留学服务专业机构。
留学服务中心档案存放是免费的,有很多留学生将档案放到这里。但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赴国外做博士后研究或访问学者,不在受理范围。
留学服务中心档案室只设在北京,其他地方没有分支机构,留服中心各地也有分中心,但这些是不存放档案。
如果同学们想在留服中心存放档案,可以登录留服中心网上服务大厅完成个人注册。接下来在“留学存档”板块查看申请条件及材料,在线申请存档手续即可,办理好相关手续后等待平台审核。
优点:
时间灵活,申请存档者如果已经出境,仍可把档案存放在留学人员档案室,并可委托他人代办存档手续。如果档案原先存放在街道办事处,也可以转往留学人员档案室。
缺点:
存档人员在国外或港澳地区学习期间,暂不计算工龄。